中国智慧照明网提供照明行业专业资讯: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倡导对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的挖掘和弘扬,以及对中国传统街区的保护。本文以天津市古文化街夜景提升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夜景灯光设计营烘托中国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结合商业街区的使用功能,打造不同体验的夜间景观节点,带动地区活力,传承地方文化。通过研究商业主街、天后宫、戏台广场等重要节点的不同文化底蕴和功能特色,利用不同的照明方式,适当的灯具选型以及照明光色与照度控制来营造历史氛围与主题意境。
一、古文化街在天津的重要的地位
(一)重要地位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市城市发展轴——海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作为天津传统商业步行街、国家5A级景区、海河游船的主要码头节点,其对于天津文化的展示、商业活力的带动、旅游事业以及海河观光带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的独特文化。地方特色显著,传统文化浓烈,街内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号店、民间手工艺品店的集中地。其中的天后宫、玉皇阁、戏台广场等重要节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传说故事。
(二)历史沿革
古文化街是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的街道。以元代古迹天后宫为中心,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至东北角,位于闹市区,西起老铁桥大街,东临海河、南至水阁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重要节点。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官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天津古文化街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春季,天津规模盛大的皇会——娘娘诞辰吉日就在这里举行,届时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内除两端牌楼及宫前戏楼为仿清大式建筑外,其余近百栋房屋皆为仿清民间小式古建筑。而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传统地方特色。
因此,对古文化街夜景的提升,能到起到延长街区的经营时间、提升地区夜间活力的作用。又能利用灯光效果的设计营造,烘托出不同氛围场景。
二、古文化街夜景提升的整体思路
(一)现状问题
通过对古文化街的现状夜景效果现状的调研情况来分析。该街区的夜景现状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
1.整体设计结构不清晰,主次不明,明暗无序,未将街区的整体功能布局与视线分析、亮度控制相结合;
2.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表达不佳,缺乏场景氛围的营造与重要节点的突出表现。对天后官、戏台、玉皇阁等重要节点缺乏文化传承与个性化设计;
3.夜景建筑重点倒置,主次关系不明晰,色彩控制混乱;
4.照明设施布置与建筑结合不妙,白天灯具的暴露影响了建筑的整体效果,未将夜景灯关效果与照明设施的设计同时考虑。
(二)整体设计构思
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剖析,规划结合建筑功能,通过对街区整体结构分析,明确主次关系。结合历史文化底蕴,确定夜景氛围、明确照明的主辅光色、定义各类照明指标。做到结构明晰,分清主次,以线串点,突出重要节点。整体规划从以下7方面展开构思。
1.推敲规划,明确街区结构及主次关系,确定夜景的明暗关系;
2.构思定义夜景整体与重要节点的氛围,明确照明主辅光色;
3.合理计算环境亮度,定义各类照明指标;
4.划分修缮、新建、拆改、增补等建设类型;
5.依据建筑形式,逐栋确定表现效果;
6.推敲创意,表现文化内涵,修订表现效果;
7.审视外围夜景与整体夜景表现的关系,适当适度调整。
从规划到实施,反复推敲,在保证构思完整的前提下,与实际建设情况相结合,分类实施。同时也要考虑与外围环境的关系,以保证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完成后在大环境下的整体展示效果。
三、主景分析及意境主题
(一)整体夜景氛围
通过对商业街区的氛围营造,以及对重要建筑、节点历史文化的分析,构建“灯月交辉、一派红火、玉壶光转”的整体文化氛围。掌握中国传统审美的主线,把握“闹而不乱、繁而不碎”的尺度,坚持“收嘉去俗,开蔽收合”的设计思路。
(二)主街空间——远望裙楼尽辉煌,近观细处各不同
主街照明采用“因势造景”的手法,保持若干照明元素的统一,挖掘建筑细节或配景上照明效果变化,让夜景不至于呆板单一,使游客身在其中视觉乐趣无穷。营造热络商业氛围的同时,更好的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繁美细节。
(三)历史建筑——月光下的天后宫
中国式的审美表达在于意境,在中国文化情怀中“寺庙”与“月光”往往割舍不开,创造“月光效果”,使天后官在“闹”中保持静谧的夜景效果,尤能表现出悠远的意境和内涵。
(四)商业建筑——金脊红柱彩檐坊
略夸张渲染表现中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延伸建筑外观在夜间的表现力,利用各种光源色温,显色性和光通量的不同特性来搭配,表现重要建筑效果。突出细节,感受红火热烈的中国传统文化。
(五)戏台广场——延展的戏台
戏楼广场从平面上是戏台的延伸,夜景中它同样是戏曲文化的延伸,广场夜景创造一个舞台的灯光效果,配上相应灯光造影,与戏楼的舞台两相呼应。让游客体会”台上台下皆是戏,只缘看客略不同”的夜景艺术内涵。结合历史功能建筑与广场的关系,展现晚间的文化建筑。
四、照明技术手段
(一)视线分析
通过分析街区的交通流线及视线关系。从入口视点、远景视点及行人游览视点几方面分析。明确整体街区结构的主次及明暗关系,确定灯光的光色、照度及照明方式。
(二)照明光色的选择
现代艺术照明的光色选择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本体色彩的夜间重现和还原;第二种是赋予其新的色彩,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者想象中的环境。古文化街中的建筑照明大部分以更好的展现建筑细节、本体色彩为主,选以暖黄色为主色调,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可以适当使用白色和暖白色。同时结合商业氛围的营造也可适当点缀“中国红”来烘托古文化街的活力氛围。在特殊节点的设计上,主要结合要表现的主题和场景氛围来控制照明光色。
(三)灯光照度的控制
依据街区结构与功能分析。临主街建筑为人流量最多,最突出的线性空间。其主要建筑顶部的照度控制等级为15-20cd/m2。其外围的重要节点与历史建筑应控制在下一等级的照度,约为5-10cd/m2
这与张明宇等在《城市核心区中国传统古建筑夜景照明亮度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对64个场景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整体控制在64个场景中,在屋顶部位亮度等级为Scd/m2、lOcd/m2、1 5cd/m2这三个等级下有得分为正值的场景分布,在屋顶亮度等级为20cd/m2的情况下,所有场景的得分均为负值。
因此,整体照度控制在5_20cd/m2之间也是相对比较舒适的。照度控制与氛围表达,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视觉舒适度都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既不能过暗,缺少氛围,又不能过亮,造成光污染。
(四)灯具的藏与露
中国传统在古代的照明灯具都是显露在外的,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照明的“艺术”基本是依托灯具的形式、外观等的改变而存在。
然而现代的艺术照明已经与灯具设计划分开来。在照明设计中,结合白天的效果,与建筑密切结合灯具大部分都是需要隐藏起来的,以达到所谓“见光不见灯”的“光”的设计。用光去感染人。
五、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古文化街照明设计方案整体构思的分析与设计展示。来探讨如何通过夜景灯光设计来营造氛围、烘托场景、展示文化以及带动活力。通过对商业街区的整体氛围控制,分析视线通廊与功能布局,强调主次,控制照明色彩及灯光照度。同时,通过对重要历史建筑的分析,利用不同的场景营造传承历史,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表达。结合自然月光,区别“静”与“繁”、“戏”与“火”的不同视觉体验与环境感受。
参考文献
[1]天津古文化街.
[2]李侃侃.中国传统园林现代艺术照明设计实践探索——以华清官芙蓉园为例
[3]张明宇,王立雄.苏晓明,宋佳音.城市核心区中国传统古建筑夜景照明亮度适宜性评价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2(5):32-33
[4]李侃侃.中国传统园林现代艺术照明设计实践探索——以华清官芙蓉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