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特别报道:如今,中国城市照明设计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正沦陷在以下几个怪圈中。
一、规划还是鬼话?
城市照明需要城市照明规划还是需要城市照明设计?严格地说城市照明规划和城市照明设计是一个关联而相承的关系,规划在于对于城市照明控制,定位,梳理,解析,定义规模,具备长远的计划性;城市照明设计牵扯具体环节,关于城市立面、城市更新、绿化景观、城市色彩、交通枢纽、指示导引、文化属性、精神的物化外现及城市价值观等等,具有立即的操作性;《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包括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要求。”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曰新月异,城市在持续变化生长。城市建设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说城市规划还在几年一改的话,那么城市照明规划又当如何?我们很难见到真正按照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去实施的照明,也不懂得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设计行业如何去规划一座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城市。一切的审美、情感和技术指标也许在短短几年就会过时,“时效性”是让照明成不了规划的主要原因。
城市照明应如何做规划?目前我们见到的所谓城市照明规划范例无非是附加一些“城市意象”,模仿城市规划一样梳理出“一轴”, “两线”、 “三节点”、 “四区域”等。这是一种公式化、八股文的照明规划。城市的主管者热衷于看到“短”、 “平”、 “快”的事物,他们发出的“城市照明规划招标书”上一定不忘有“中心节点、城市景廊,重要路段、核心地标”的具体设计,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从大的格局上来看,不管是城市照明规划还是城市照明设计,都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在这一点上两者很一致。
在城市照明设计中,设计师盲从于城市管理者的需求,迎合业主,丧失城市设计的美学底线,以尚不具成熟技术的照明手段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立面装饰化表现,造成数年后的审美再批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今天这些大规模,投资数亿乃至数十亿开发的城市区域立面照明都是解眼前政治之需,根本不具备地域性,文化性,审美性和艺术性,在未来必将成为行业发展史上的污点。
二、室内照明市场的丢失
室内照明的设计师依然处在基础的技术顾问角色,而忽略了作为一名设计师对于光之形式感,艺术性,感染力及主体意识的主观把握,只能从客观、技术、控制、参数、规范上做为室内设计师的顾问或者助手。更重要的是除了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里有价值的项目会有室内照明设计师的配合以外,在更广大的二三线市场区域,所谓的照明设计师根本进入不了室内照明领域,这个领域被室内设计师包揽了,每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都认为自己对于灯光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作为符号化的灯光所具备的艺术性他们都能设计创作;做为功能化的灯光所具备的技术性他们都能实施,因为他们具备了一定火候的经验。照明设计师于是丧失了占据照明行业至少百分之七十的市场!
当认识到“光“可以成为空间的主题以及决定性元素时候,照明设计师的职业才能获得尊重。同样,照明设计只有创造出更多空间中的优秀光现象,手法独特、光效明显、技术节能、感召力强、令人耳目一新,才能赢得更大市场。
三、照明设计教育的缺陷
照明设计的教育已逐步教条化和模式化。国内目前开展的照明设计教育主体上由中国照明学会开展,有三级架构,分别是高级照明设计师、中级照明设计师、初级照明设计师。不仅从技术上,更从艺术美学上开拓了设计师情商和智慧
但就目前来说这样的教育存在下列问题:
1、教材跟不上新时期的要求,在技术上缺乏更新。在技法上落后时代,在艺术上少有提及,在视觉美学、设计构成、主题文化上鲜有讲述,更没有作为一名设计师所应有的设计品德、设计伦理教育。真正的设计教育要把设计师带到实地,带到项目,带到空间中去现身说法,告诉年轻设计师们到底照明设计的作用在哪里,怎么才能创作出具备艺术涵养以及技术支撑的好设计作品。
2、为了扩大照明设计师的就业人数和普及率,将培训时间大幅缩短。原来一个月的中级照明设计培训简化到十天左右结束,高级班缩短到一星期左右。
3、高级照明设计师培训已经成为学员结识人脉为目的的场所。出现了拿不拿证不重要,上这个班认识行业的人更重要的怪现象。在这个经济时代,一切都变成了功利性的目的论,于是这些年培训后获得证书的高级照明设计师中生产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占据多数,高级照明设计师培训班就成了产供销设计施工一条龙配套的基地,不利于中国照明设计行业的发展。
四、技术能力与艺术修养
照明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现象格外突出。本来这个行业形成规模时间很短,早期多数设计师是从电光源、电气、电器、光学研发、灯具生产等领域转过来,适应了刚刚萌芽的中国城市照明市场需要,正是因为这批具备优良技术能力的人员大力贡献,我们的照明行业才有了今天的长足进步。
但是城市照明毕竟是一种空间视觉现象,完成后的景观照明不管被命名为“亮化”也好, “夜景”也罢,都是以视觉审美的形式出现,要么是混乱的图像化显示,要么是充满秩序和韵律的美感表达,这里面每一个空间照明设计都蕴含着比例、动作、图形、提炼、构成、重塑、超越、想象、美妙、陶醉,这是一个发现“光”的愉悦事情,一个从技法到精神的完整过程。技术不能成为美学,只有将技术做为骨干、框架、经络,将其做为照明现象学中的背景,这样的技术才能呈现意义。
五、缺乏美学的城市照明
中国城市照明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缺乏审美意识壬口公众品德的作派:例如,某地为了迎接某个国际会议,竟然将环绕CBD的内环高层建筑立面全部装上了点光源,以一种“珠帘”的灯具阵列形成了类似“密集恐惧症”的心理效应。当前,很多夜景照明设计方案缺乏创意,无法真正的很快打动业主。
设计师每次拿出的东西都是那么一致,缺乏创新,都是司空见惯,缺乏灵感,都是抄袭,缺乏文创。
设计师不应去迎合业主,而是应去引导他们,并通过游历、学习、广识博记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六、生存不易的照明工程公司
近年来,项目竞争激烈,一个道路照明竟然能吸引七八十家去投标。很多地方政府搞“最低价竞标”,逼得工程公司去压缩成本、缩减开支、减少利润;逼得工程公司每一次去投标都要挖空心思,挂靠、围标、暗标、操作、设定门槛、竞争性谈判:再加上房地产项目的不景气,国家宏观调控软着陆,地方政府负债巨大,就是将工程拿下后续的工程款也是一件令人心焦的事情。很多照明工程公司配置设计部,但这个设计部完全是用工程公司的心理去从事照明设计,可以用九个字来形容照明工程公司的项目作为——“灯够多”、 “光够亮”、 “色够花”,这种现象全国普及。
七、照明设计师的收入问题
每当谈起照明设计这个行业我就想起了“黄埔军校”那句大门口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是的,照明设计师也如同当年扛枪北伐的革命军人一样,走在一条义无反顾的路上。还是因为“时效性”的原因,城市照明往往是决策者一时的兴起,认为要做城市重点照明了,或者某个重要国际会议、体育比赛、创优评比来了,马上拍板上马,经过一番设计的前期厮杀,工程的反复谈判,最后限定在一个月内全部完工。商业综合体在临近开业了着手照明实施,甲方指定工期限时完成。住宅、场馆、交通设施,只要是照明一类的事情多是仓促间开始。少有人认为照明设计是一件艺术的,需要精心构思的,多种技术条件支撑的光明事业,不就是装灯吗!于是照明设计师陷入了无数个日夜加班的陷阱中。而照明设计师的收入呢?又是相当的微薄,取费很低,工资很低,不及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多数是按张收取费用。
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照明设计师无法培养很好的综合素养、专业知识、就业能力。
八、设计师的无奈
做设计师的不仅有收入低廉的苦恼,同时还有精心设计的作品不能得到合理、准确实施的无奈,这是众多设计师的同感。照明行业不乏优秀的视觉照明设计师,他们精通技术,也能把控项目进程,但就是到最后很难实现自己的设计愿景。这和前面讲的项目工期的仓促,资金的压缩,施工中不经设计师的变更,业主的随心所欲都有关系。
九、大制作,怪癖还是癣疥
相比城市照明的突出效应,城市在任何一项建设上都不能比它更立即见效,于是城市管理者更喜欢做超大项目,比如“一江两岸”、 “两江四岸”、“三江六岸”、“景观长廊”等等。例如有一次专程去某城市看这两年红极一时的“赣江夜景”,当时已完工一年,整个沿江高层不论是玻璃幕墙建筑还是石材建筑,统统安上点光源或者少量的线性灯(大量使用线性灯无法控制成本)。几百栋高楼在夜晚统一亮了起来,形成一幅地球上只有在当下中国才能见到的缤纷画幕。如果真的是一幕有故事表演,有情节变换,有光色美感的视频画面也就罢了,关键是一年多的运营,很多楼上的灯具已经不亮,就见到很多残缺的画面在莫名其妙的变来变去,并且内容都是自成篇章,毫无关系,一看就是控制系统崩溃了。
城市富有美感的环境容易培养人们高尚的品德,理想的环境激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让精神得到提升。我们发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照明设计还不具备蔓延数公里的智能控制保障;在现有的投资条件下,这种一时的灯光秀充其量就是一次性产品,满足了开幕时瞬间的视觉惊艳;在现有的审美条件下,中国会产生众多的城市“怪癖”,然后变为城市“癣疥”;在现有的后续配套设计条件下,因为缺乏图像内容更新,注定了我们的市民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观看这一幕重复再重复,单调又单调的图画表演。
后谈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当前的城市也是病态丛生——无序、扩张、堵塞、拥挤、雾霾、病菌、焦躁。直到有一天我们想清清静静的生活,我们向往简单的、内敛的、优雅的、节制的、人性的、甜蜜的、朴素的、不事张扬的城市环境的时候,城市照明的乱象也将随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