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近两年各省市发展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等相关政策时发现,加大对智慧灯杆的投建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已成为各省市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智慧灯杆产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智慧灯杆这一词语仿佛成了当下“最时髦”的概念。
为此,阿拉丁新闻中心特别邀请了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南京市路灯管理处&江苏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开发运营有限公司研创中心主任黄李奔、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业务拓展高级总监严伟、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院总工程师吴龙照、中电科(上海)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博五位专家就“智慧灯杆应用、软件平台需求、运营模式”等行业热点问题作了讨论。
Q:
袁峰:智慧灯杆有哪些应用?目前真正应用起来的有哪些?
A:
黄李奔:以南京的试点项目为例,目前南京的大多数灯杆搭载的功能都有十几种。包括照明、5G基站、WLAN、监控、音箱、一键求助、路名牌、交通标识、红绿灯、人脸识别、充电桩、触摸屏等等功能。比如南京江北区试点项目的智慧灯杆上包含了17种功能,涵盖了12项业主,主要是政府服务部门的。
目前灯杆上的应用大部分还是政府使用的功能,如照明、基站、视频。在灯杆中,照明肯定是主业,而随着政府5G战略的部署及雪亮工程的推进,基站和视频也是重要的应用。其他的功能应用看项目具体需求匹配。
严伟:在最近发布的《广东省智慧灯杆技术规范》DBJ/T 15-164-2019中有专门提到:照明、监控和通信基站是每根灯杆上都可以挂、而且建议挂载的,这三者也是我们目前智慧灯杆上实现的功能最多的三个应用。其他的一些附加应用就看业主的需求,如果有需求,就往上挂。
袁峰:我认同用户导向的理念。用户需要什么,我给他上什么。但是用户需要是不是一定是真正的需要?比方说用户需要一键报警,但是实际上真的用起来了吗?如果没有用起来,我觉得它不是真实的应用。
杨博:我们现在所有灯杆的功能都是定制化的。像黄主任说到的那样,智慧灯杆的功能已经有十多种,但不是把所有的功能全部集中在一个杆上去实现的。作为业主来说,他会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一键求助是一个很好的指向,把应急相关的事情挂钩集中在一起,还是有用途的。不过现阶段仍需要政府部门的内部协调,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
黄李奔:一键报警为什么用不起来?因为政府部门之间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是没有同步,信息交流封闭。所以不可能把公安需要的,交通强行加进去,他也不会接到你的平台,因为他的接警中心是完全两个概念。
Q:
袁峰:目前试点的智慧灯杆项目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具体说明下。
A:
黄李奔:这个问题比较尖锐,智慧灯杆的商业模式是大家都尽量在回避却无法回避的问题。
以基站和视频运营为例。基站的收费体系比较简单,就是收取场地租赁费或者配套服务费。我们跟铁塔公司收费,而铁塔公司跟运营商收取费用,这个体系很完整,我们是按照体系走的。但目前这部分的体量并不多。
视频运营模式目前南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工程类的形式,比如公安的雪亮工程,它是由中标的企业来承建,同时解决传输、电力、杆的问题,然后由我们来跟他谈费用。另外一个就是由我们来投资我们来建设,来提供相应的视频服务,再由政府购买服务。这种类型相对较少。
严伟:应该看具体情况确定项目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情况:政府没有财政投资,这条路上智慧灯杆建设全部都由第三方来投资。那么我觉得就可以跟政府商谈,照明、基站、视频等都可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收费。第二种情况:政府投了普通路灯杆的钱,由第三方把它升级为智慧灯杆。那么照明的服务费可以不用收取,因为政府也出了钱。至于通信基站和公安监控等,这些都是因为第三方投资升级的,这两者是可以进行收费的。第三种情况:政府投资这条路上所有的智慧灯杆建设,那么这些智慧灯杆就是一个市政基础设施,它是属于政府的公共物业,我们建议无论是照明、公安监控还是通信基站等全部都不收取费用。
广钢新城智慧灯杆项目可以说还是走得比较合理的一个模式。虽然政府没有财政投入,但政府给了一些承诺:谁投资建设,谁来运营。拥有运营权之后,可以做一些运营服务,比如说充电的运营、通信基站挂载的运营、公安监控的运营、挂载的运营甚至是广告的运营,因为在社区里面,广告的运营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前景的。这个模式其实是比较清晰的。至于最终能不能收回来钱,铁塔作为政府指定的几个试点单位之一,并没有考虑到那么多,我们还是想探索出一种模式,把这个事情做出来,让政府看到城市亮化和美化,为居民提供一些便利设施等。
吴龙照:谈智慧灯杆不谈投资、不谈收益、不谈运营都是属于跑偏的。当前大家可能看到的是资源的收费、运营。我的建议是,单从杆体上来看,一方面可以做辅导工作,比如我们的标准化,可以承载更多的业务把成本压下来,增加我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做项目的时候,可以做更多的组合考虑。比如说杆件和管道能不能做一个组合?这样会不会带来更好的投资收益?
除了资源的收费以外,也可以探讨一下数据的收费。我觉得好的智慧灯杆项目最终还是离不开数据的运营。如果我们数据理不顺的话,很难把其他应用吸引到智慧灯杆上。如果不把这个数据转过来,还是走资源这条路,短期内我又没做资源的整合,打造经营权,资源的替代是很快的。对于未来智慧灯杆这种重资产的运营,如果不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可能负担会很重。
袁峰: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数据。第一,量级。我们现在智慧灯杆上的数据太少了,因为都没有上规模,现在谈数据,感觉还不太现实。第二,权限。数据的所有权运营并不容易,政府会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我是觉得数据运营可能还要靠后一些。当然,我们很希望看到数据运营时代的到来。
Q:
袁峰:现阶段软件的使用情况如何?对未来软件的需求是怎样的?
A:
吴龙照:对于软件的看法,我觉得短期内功能不需要考虑太复杂,从运营角度来说,重点是方便,高效低成本去运作。从中长期来看,我建议在连接功能上要开放,连接的能力要强。在势能开发上可以分步走,不一定开始就要求大而全。
杨博:我建议要有一套软件的标准,由政府牵头把协议统一起来,政府以后在建设智慧灯杆的时候,不用过多考虑软件的兼容问题,只需考虑设备的兼容。这样对于智慧灯杆后期发展来说,管理起来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