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较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
当前绿色照明工作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缺少精细化管理。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照明工作人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能不适应照明技术发展的需要、缺少社会资金参与、照明维护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未能协调发展
城市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缺乏协调机制,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城市照明规划编制无章可循,2005年住建部就下达制定《城市照明规划规范》任务,已在审查报批,但尚未正式颁发,各地在规划编制和景观照明设计时,追求高亮度、大规模、超豪华等乱象丛生,缺乏特色,浪费了能源,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光污染。景观照明规模增速普遍较快,缺乏正确的长期规划、建设计划。
(三)未建立完善的审图机制
城市照明设计是关键,图纸会审是关键,不少地方未建立施工图审查机制或审图流于形式,竣工验收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城市照明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建、管、养分离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四)未能协调推进城乡照明一体化
统筹协调城乡照明实现照明服务均等化,积极做好城市街区路网结构优化和内部道路公共化的配套工作,科学、规范设置街区、乡镇照明设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和品质进一步提升。要通过城市照明设施城乡联网,实行统一协调规划、统筹建设管理,以城市辐射、城乡统筹等方式推动乡镇照明协调发展。提升县城和重点镇照明设施水平,推动照明设施向农村延伸,鼓励乡镇(村)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当地设施进行节能改造,推动城乡绿色照明服务均等化。
(五)新技术的运用推广不够
半导体照明技术、智能化的信息平台管理技术在不断发展,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国家也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照明技术应用,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但很多地区在城市照明特别是道路照明应用方面不能够积极应对,还存在观望或排斥的态势,其推广仍然面临诸多障碍。
(六)尚需引导LED健康发展
绿色照明发展缓慢,LED应用推广速度很慢,产品参差不齐,监管不到位,烂尾项目太多,打着节能环保,绿色节能的幌子去骗钱,后续维护费用大大增加,得不偿失,实则花费的费用更多。
LED产品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产品质量仍存在鱼龙混杂、价格参差不弃的缺点。且第一批试用的LED灯具寿命已到、光衰问题也已经暴露,部分一体化的灯具需整体更换,维护成本高。模块化灯具虽然有统一的标准,能进行互换,但同时也有新的问题,比如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增模块没法匹配使用;新更换的模块与旧模块存在严重的光衰问题,照度亮度存在明显差距,‘如果统一更换,大大的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目前没有合理的LED路灯养护定额。
(七)“建、管、养”机制不健全
许多新建道路照明设施都是道路建设单位自行组织设计施工,很少会去询问城市照明管理单位的意见,致使设施质量参差不齐;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及绿化带开挖频繁,城市照明线路破坏严重;偏远一点路段的城市照明设施电缆易被盗。其主要原因是重建轻管,工程建设单位单项技术不专业、缺少道路照明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设计、建设方案不合理,给后期运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行人、行车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八)城市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照明设施作为户外运行的电气设施,分布于城市各大街小巷,周边环境复杂。一些设施位于城市道路低洼地段,在汛期承担较大的安全运行压力。目前存量的在运设施,有相当一部分建设年代较早,设施防护等级较低,再加上设施老化,在汛期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在汛期内发生的涉及城市照明的人身触电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九)未能树立正确的城市照明的观念
对城市照明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过多的追求亮,对光环境治理不够,造成一些能源浪费的现象。对城市照明质量和节能缺乏有效监管,照明品质和照明能效尚有提高的空间。缘色环保光源更新换代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