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维护方式,加强城市照明管理力度,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切实让群众得实惠。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中心充分应用路灯智能监控系统网络,以飞信、微信功能为信息传送平台,将故障点的地理位置、灯型等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预设的维修科室负责人的手机上,维修人员处理故障后再通过飞信或微信反馈到智能监控中心和领导班子的手机上。通过该功能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故障修复处置能力,全年设施完好率达92.9%;路灯亮灯率达98.8%;景观照明灯亮灯率达98.7%;及时修复率100%。
做好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盏盏路灯点亮百姓心中的明灯。针对老城区街道狭窄,而且部分居民私搭乱建将照明配套设施盖在房中、砌在墙里造成无法维修,不同程度存在“照度不足或部分路段无路灯”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整治和深化便民服务等多项精细化专项整治。市民刘先生打电话反映他家附近路灯不是很亮,晚上出行不方便,问是否能帮助解决?接到电话后,中心领导带队前往到刘先生家里了解情况,由于刘先生身有疾病,行动不便,居住的街道狭窄,希望我们照顾一下残疾人夜晚出行,将街道路灯换的亮点儿。中心设计、维护部门经过实地踏勘,结合道路情况对刘先生居住的附近5条街道路灯进行了改造和障碍灯修复。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共修复障碍灯39盏、改造27盏、新建60盏,使辖区背街小巷夜间照明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保障了市民夜间出行的舒适和安全,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工程建设积极推进,20条街道的路灯新增和改造安装工程圆满完成。
我中心2014年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是为川新楼街、陵园街灯20条无灯及照明度不足的小街巷安装路灯。年初中心对所辖区域内所有背街小巷进行拉网式排查,结合热线电话群众反映的情况,梳理出20条灯光昏暗或新建无灯街道。在工程建设初期,对所改造、新建路灯的20条街巷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走访,征集群众对于道路照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设计部门根据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需改造街道照明设施道路的实际地情进行踏勘,制定初步施工方案,经过论证后,最终形成了符合群众需求、符合道路实际情况的街巷路灯建设方案。
川新楼街、金木路、长青路等20条街巷工程建设现已全部完成。20条街巷路灯的改造和建设完成后,将极大改善附近7万3千余户居民夜间安全出行环境,降低盗抢等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附近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工程建设的成果惠及到了千家万户。
三、运用新技术,提升城市照明为民的服务水平。
1、设置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将中心工作动态进行发布,市民可以随时登录我中心公众服务平台,将图片、文字、语音等报修信息发送到平台进行互动,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建议,成为方便服务群众的一个主要渠道。
2、建立了全市城市照明设施电子档案和设施图册,以每个配电控制箱为单位,标注每处照明设施的地理位置、编号等信息,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年末根据设施的变化进行一次重新修订出册,实现设施精细化管理,便于维修及时快捷。
3、随着城市化数字管理技术手段的日益提高,现有经纬度定时控制已不足体现控制的智能化、人性化,例如阴雨等特殊天气情况下无法根据现场光照度进行自动开关。针对这一弊端,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到光控与时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时控根据城市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制定全年365天固定的开关灯时间,光控根据光照度值进行路灯的开关灯控制。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城市照明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时光”控制系统每天大概可以减少路灯工作时间25分钟,大大节省了能源。
4、为180台配电箱装上“电子眼”。我市路灯配电柜全部为落地式,配电箱被打开后,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对设备正常运行及行人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往能通过人工巡查的形式,查看配电箱门的关闭情况,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安装配电箱行程后,监控中心实时显示配电柜开关状态,若有报警维修人员立即点对点到现场处置,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消除安全隐患,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了照明管理手段。
5、清水河两岸的景观照明亮化是我市夜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由于长期雨水浸入导致人民桥亮化TU管设施老化,起不到亮化与美化的作用。对人民桥亮化进行改造,把原来的220V高压TU管全部改造成24V低压LED TU管。改造后的TU管不仅降低了日后的维修率,而且也积极响应了国家低碳照明的号召,大大节约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起到了城市的美化和亮化的作用。
6、景观灯由过去的荧光T5管改为LED照明T5管,由过去220V电源改为直流低电压,这样的好处是用电安全了,也节能降耗,灯管使用寿命延长,一个控制器带的LEDT5管也多了,维修起来方便,而且原灯具不变,只更换光源,节约了维修成本。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我中心将继续以做好城市家政服务为理念、以“惠民生、保民安、重民意、促民和”为工作主题,提升城市照明效率,发挥城市照明公共作用,率先垂范,迎难而上,实现城市照明事业快发展、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