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毗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境内胜景如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紫塞明珠”的美称。然而,由于旅游形式单一,夜景资源和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缺乏夜文化、夜景观、夜经济,历史上曾有承德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尴尬。为彻底改变这种“只见白天不见黑夜”的局面,立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目标,我们找准方向、高点起步、择机突破,大力实施城市夜景照明工程。并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全过程的 “四个到位”,真正实现了旅游景观的昼夜衔接。不仅提升了市民对于故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更催生了承德的旅游品牌效应,有效推动我市旅游观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到位”之一:规划到位
规划是管理之本,是建设之源。我市在城市夜景照明方面,坚持请专家、请名家、请“大”家,展现国内最高的设计水平。
一是实行市场化运作。本着大手笔、高起点规划的原则,2011年,我市投资425万元,聘请承担过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和广州亚运会总体照明设计的国内知名设计公司,编制了《承德市中心区城市照明规划》,包括城市照明总体规划和功能照明、景观照明两个专项规划,使我市城市照明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融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避暑山庄皇家文化、外八庙佛家文化,以及承德地理区位、风土人情、城市定位等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秉承避暑山庄“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的布局理念,依托城市现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文脉、生态”和“科学、人本”角度出发,确定了“水为核心、山为轮廓、临水则活、近山则静、随地就势”的城市照明规划定位,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
三是结合城市规划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对最能反映承德特征、最具有城市代表性的特色山水、景观、建筑等进行大力渲染,其他点位进行陪衬或一般性亮化,从而达到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繁简得当,整体协调”的景观效果。
四是兼顾建筑应用功能。不同功能性质的街道和地段,特定的环境和建筑物,其灯光照明都有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亮度和不同的风格要求,既要求照明功能合理,又要体现出城市景观和建筑自身的艺术、人文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经典之作。
总之,城市景观照明工程不仅仅是让城市亮起来,更要让城市美起来,以带动地方经济为出发点,转变过去认为景观照明是“花架子”的观念,把景观照明当作城市环境景观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提高景观照明的技术与艺术水平,突出其观赏价值与实用功能,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优美的夜间休闲、娱乐及观光环境,丰富城市夜生活,拉动夜间消费,从而推动旅游观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到位”之二:建设到位
规划是指引,建设是关键。《承德市中心区城市照明规划》经市规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我市紧紧抓住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成精品、亮出水平”的原则,累计投资6900余万元,在市中心城区建设标志性亮化项目145处,初步形成了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独具承德特色的的亮化格局,实现了城市照明从照亮夜色到扮靓夜景的飞跃。
一是画龙点睛,少花钱多办事。承德市经济总量小,财力有限,产业转型、民生投入等成本需求大。财政部门每年列支用于城市景观照明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如何把有数的钱花在刀刃上,是需要我们城市照明主管部门始终思考的课题。本着“要么不建,建就建好,持续用力,渐成格局”的原则,我市以南北贯穿于市中心的“母亲河”——武烈河为“轴”,依托武烈河两岸的山体、桥梁、绿地、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2700万元,“四年磨一剑”,打造完成了以武烈河两岸坝体和树木为 “金丝翠带”, 以12座跨河桥梁为“彩桥飞渡”的组团式亮化景观带。如今的承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武烈河畔,徜徉迎宾大道,远眺僧冠峰像熊熊烈火热情燃烧,仰望魁星楼似空中楼阁如入仙境,近观武烈河大桥如彩虹横挂七彩斑斓,直面罗汉山大佛笑口常开清晰可见……。美丽的夜色,不仅延伸了市民的幸福生活,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夜景观光环境,让市民和游客夜晚有了新的去处。
二是多元融资,不花钱也办事。在全力做好市本级承担的公益性亮化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发挥市政府赋予的职能作用,解放思想、广开渠道、多元融资、协调联动,对于非公益性的重点城市亮化项目,本着“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项目谁买单”的原则,督导各相关产权(管理)单位,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分期分批的建成了非财政投资重点亮化项目102处,累计社会融资4200万元。解决了资金制约难题,既突破了“大制作需要大成本”的怪圈,又开启了承德夜景游的新篇章。据统计,承德市2015年(截止10月底)旅游收入近280亿元,较2012年净增长120多亿元。
“四到位”之三:管理到位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是永恒的话题。夜景照明工程施工建设周期短,管理起来相对容易。而一旦投入运行,特别是超过了工程质保期以后,日常管理和维护就成为一项繁重的工作。一旦维修不及时,就会出现残缺毁损,反而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一是有效监管常态化。我们将公益性的山体、桥梁、绿地等亮化项目维修维护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范畴,通过面向社会招投标确定质优价廉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不间断看护、检查和维修,排除安全隐患,及时修复毁损灯具。同时,建立监督奖惩和资金制约机制,由工作人员每日夜间进行巡查检查,对施工单位未履行看护责任或修复不及时的,按照约定标准扣除相应维修工程款,确保所有公益性亮化项目正常运行。近几年,累计修复、更换毁损灯具3.6万盏,实现修复及时率100%。
二是履职尽责精细化。对于属于产权单位自管的夜景照明项目,比如办公楼体、商业建筑等,由执法人员每日夜间进行巡查、检查、排查和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当时或次日全部通知责任单位修复,并进行后续跟踪核实,使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达到最佳的夜景美化效果。近几年,累计督导产权单位修复、更换破损灯具5.2万盏,实现修复及时率95%以上。
“四到位”之四:运行到位
运行是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美化城市环境的前提和保障。但夜景照明工程运行也与节能减排、光污染等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面对矛盾,我们不回避不遮掩不忽视,积极的想办法上手段求突破,最大限度的化解。
一是分类运行节能化。对于已经建成的夜景照明项目,我们采取分类式运行控制,做到“该亮的要亮好,不该亮的坚决不亮”,即:平日只开启最能代表承德特色的、标志性的夜景照明项目,避免整日满城灯火通明的光污染;节假日、重大活动和旅游旺季期间再将所有夜景照明项目全部开启。而且根据节日或活动重要性等级视情控制单个亮化项目部分或全部开启,既能最大限度地节能,又能展现出最好的夜景效果。
二是分级控制智能化。早在2008年,我市就投资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城市照明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运用GPRS远程控制技术,对城市照明项目实施经纬度和光照度相结合的双模式启闭控制,精确做到“该开才开,不早开一分;该关就关,不晚关一秒”,真正实现了城市照明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
据统计,实施分类分级运行模式后,我市中心城区每年景观灯节约用电量约450万度,节约电费300多万元。
今年9月份,省委赵克志书记在承调研和视察期间,对我市城市夜景照明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谋划在未来几年,整合所有夜景照明资源,形成夜景旅游线路,开通夜景观光游船和巴士,把承德夜景观光产业再做大做强!
虽然我市在城市夜景照明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里的要求和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不足和差距。我们要抓住这次会议机会,虚心向各位专家、同行、兄弟地市学习、请教,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