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智能照明的关键词是“跨界”、“物联网+”。智能照明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照明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与其他物联网家具彼此通讯及影响。因而构建“智能生态圈”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跨界的交互合作,实现照明与硬件和物联网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人性化的智能照明。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真正人性化的智能照明,除了能够用手机app来操作,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是好的照明;
2,必须顺应人的作息等生理反应的照明;
3,具有智能分析和以事件驱动功能,实时感应和分析主人的情绪、想法、习惯;
4,必须是成系统的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的落地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如标准不统一、用户需求把握不准确、价格昂贵等。期待2017年解决难题,给智能照明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IR LED(红外LED)也是照明大厂转型争抢的“香饽饽”。预估至2020年IR LED产值(不含传感器)将达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11亿元),年复合成长率达24%。
红外LED的技术应用已有发展一段时间,其波长大约落在700~1200nm。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如今,IR LED的应用领域已经从安防监控领域向手机、可穿戴等消费电子领域拓展,且渐趋多元,包括安防监控、虹膜辨识、VR应用的体感侦测,都有红外线LED的商机存在。
作为新的利基市场,红外LED不仅仅市场成长空间大,且现阶段的毛利润也很高。但由于红外线LED制造需要使用四元晶粒机台设备,目前产业竞争者较少,台LED厂以晶电、光鋐、亿光为主,大陆市场以三安光电、鸿利智汇等为少数具备生产能力的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红外雷射渐受市场重视,包括手持式装置与车联网也都导入。然而,红外LED应用成长的关键仍在终端系统业者的采用意愿,及如何应用红外线组件创造出全新的附加价值。另外,红外LED市场的快速发展还需要产业链各大厂家通力合作,加强封装技术、光学设计能力,不断提高红外线感测模组的精准性,创造更多的新应用。
Micro LED技术的寿命、对比度、反应时间、能耗、可视角度、分辨率等各种指标均强于LCD以及OLED,已经被许多厂商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未来Micro LED应用开发的大致雏形,如智慧穿戴装置、智慧型手机、虚拟实境装置与显示屏幕等。但是真正要在商业上进行应用并普及,依然有很多困难和阻力:一是推动此项技术的厂商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强大推动力和产业转化能力;二是核心技术如巨量转移等依然有待突破;三是Micro LED无法做成柔性显示,并且随着OLED的进一步成熟,可能在成本和性能指标上丧失优势。
但随着技术难点的攻克和多产业联盟的推动,Micro LED的量产及商业化只是时间的问题。预计2017年将会见到Micro LED相关产品陆续问世。
因植物工厂融合了现代生物技术、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等新科技,且实现了不用土、不用阳光也能种植,是可以同时综合解决环保问题、粮食问题、能源资源问题、高龄化及贫富差距问题的基础技术之一,所以,成为当前全球农业高科技研究的热点以及照明企业看好的特殊应用领域。
从“智能LED植物工厂”成果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到我国自主研发的植物工厂智能化控制系统、植物LED产品出口美国和新加坡等;
2016年,可以说是植物照明发展大突破的一年。
过去几年,车用LED照明一直停留在尾灯、刹车灯及内饰照明、仪表盘等应用,LED车头大灯还更多地存在于话题、争议当中;而如今,不少装载甚至全系标配LED大灯的车型已实现量产上市。这也意味着LED汽车照明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但目前被车厂认可使用的LED厂商仍以日本日亚、德国欧司朗、飞利浦等国际大厂为主,其中,欧司朗一家独大,它拥有最丰富的产品线并与世界顶级车厂合作,我国厂商尚无法与之抗衡。台湾厂商正在从尾灯等应用站稳脚步,逐渐渗透,大陆厂商则正在努力从后装切入市场。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不断突破,成本的不断下降,LED汽车照明市场潜力将得到迅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