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智慧路灯”、“智慧照明”是近年来全行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各种形式的以智慧路灯为主题的研讨会、高峰论坛或跨界论坛几乎每个月都有,为产业和用户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妙的图画。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产业谈论的很多,也有相当多的企业进行了投入,但市场并不给力,又出现了类似led照明发展初期的现象,“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厂商在研发所谓的智慧路灯的时候有些闭门造车,没有去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或是人为的将其复杂化,当然可靠性及价格也是目前用户在选择产品时的考量因素。今天重点来分析下目前流行的所谓“智慧路灯”
一、多功能路灯杆并非“智慧路灯”目前了解到利用路灯杆作为载体,把与路灯毫无关系归个不的各种功能安装在路灯杆上,这就是目前照明行业流行的所谓的“智慧路灯”。而城市照明管理部门认为,这种所谓的“智慧路灯”只是多了几种与已无关的功能罢了,与“智慧路灯,无关,叫它“多功能灯杆,较为合适。多功能路灯杆的主业是功能性照明一路灯,路灯杆上安装的附加功能有交通监控、公安监控、污染物监控、大气质量监控、气象、医疗救助WIFI、广播、信息屏、充电桩、大数据采集等载体,这些载体必须在确保道路照明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下安装,因为路灯照明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其它都与城市的管理有关,这正是我国正在构建的智慧城市所需要的。但这种产品本身没有技术创新,只是将各种技术整合在路灯灯杆上的一种模式创新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路灯杆在城市中无处不在的优势,资源共享,以路灯杆为载体,互联互通,为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加快反应速度提供了手段。但这些功能与路灯无关,并不能说明这就是所谓的“智慧路灯”。
这就是所谓的智慧路灯作为一种模式的创新,创意非常好,未来此类产品在构建智慧城市中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但在研发和应用推广中也要关注几个问题。
二、功能设置要因地制宜
要根据城市的规模或场所,合理的配置各项功能,例:如中心城市与地级、县级城市的配置有所不有所不同,城市中拥堵的道路上不宜带充电桩,也不是每根路灯灯杆上都必须装交通监控、污染物监控、大气质量监控、气象、医疗救助等功能。需要根据每种功能的自身特点、应用环境、范围等结合实际情况再做量身定制,厂商并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一味地向建设方推销大而全,事实上华而不实、应用价值不高的功能。
三、应用推广要循序渐进
目前城市照明管理由建设系统或供电部门的管理机构进行专项管理,管理职责明确。但多功能灯杆中的许多功能归属于公安、交通、电讯、医疗等许多行业,这会涉及到各人部业利益及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等职责,运营商与涉及的不同部门之间关于业务的沟通协调,是否能达成一致也是个问题。除非智慧路灯得到强大的背景支撑,才能做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智慧城市的整体方案,将智慧路灯作为 新区的一个创新亮点,在一条路上进行部署,如此是可行的但是老城区改造,或者不发达地区有些地方的应用仍会是问题。
有部分城市路灯充电桩试点案例,因路边的停车位时堂被主电动新能源汽车占用、以及停车位收费过高等,也时常导致其路灯杆上带有的充电桩的使用效率的不高等问题收益也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二由于路灯工种的单一性,养护队在只能满足常规道路路灯的养护,对新型的智能路灯缺少必要的养护管理经验。此外,路灯作为道路配套设施,日常报修避免不了,由于智能路灯涵盖多项功能,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养护队伍面对突发故障也难以作出紧急处造成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无形中为路灯的日常管理养护增加 了难度。后期需要有一支专门的智能路灯养护队伍,由涉及灯杆内的各设备厂家进行培训,使养护队伍能够掌握各模块的基本检修养护技巧,便于日常的管理,这势必增加了管养成本。
筒无言之,谁来用,谁来建,谁来三言是个三大的三题。因此多功能杆挂广过程中势必要三清这些关系主体后,才能更好茎茬进以免为后期维护三营时产生麻烦。建议多创新,开放共享,多方合作,先期试点,在示范点取得成功的基元上,汲取经验及可复制之处,同时与域市的规划有配合,适时而动,逐步推进。
四、设置多功能灯杆要立足功能照明多功能路灯杆必将在智慧城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发展空间巨大,是城市照明行 业未来的增长点。规划、建设、设计多功能路灯杆时要立足道路照明的功能和智能照明,即通过智能控制如何收集运行管理各种数据,实现光的改变及节能,以保证交通的安全,确保道路功能照明正常运行,其次才考虑路灯以外的各种功能载体,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现阶段在城市照明管理中的工作重点应是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照明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城市照明设施、资产统计、能耗监测、监督考核等等,加快建立城市照明大数据中心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