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一眨眼。
2004年7月,大学一毕业,我就加入了常州城市照明大家庭。当时还没有买车,城市南北也未通高架,因为怕迟 到,每天5点半从家里乘坐公交上班,而后顶着烈日配灯罩装路灯,晚上七八点到家,单薄的我早已精疲力尽。和刚踏 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孔后的我也一度感到彷徨和迷茫, 因为我憧憬的工作是能到技术部门展现我的才华。父亲看见 一脸迷惘的样子,对我说:“不知怎么装灯,还想能设计好路灯?”一语惊醒梦中人。随后的我,上班更加用心工作,下班努力学习单位规章制度,思考如何提高照明三相平衡度,如何提高照明设计经济性等。因单位有开发城市照明地 理信息系统的任务,我从一线被调入了技术科。
2006年我被选为技术员,在项目经理林国平带领下,一起负责当年我市一号工程—红梅公园夜景照明工程。百天,我们朝五晚九,努力学习、能者为师、开拓创新,出色完成了常州照明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景观照明项目。 2007年的新年注定难忘,大年初一单位领导带领一帮青年技术骨干,在爆竹与贺岁声中为了高架一期照明工程的施工 图争分夺秒,而我也在大年初六走进了婚姻殿堂,回想起来颇有几分新婚燕尔上战场的“英雄气概”。而后,担任技术科副科长、设施管理科科长、生产科科长和技术科科长2014年5月我被城乡建设局借调至住建部城建司市政处工作一年,借调期间我的妻子一人带着孩子克服了很多困难,给予我莫大的支持,我也把局党委行政和单位给我的信任以及家人的这份支持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住建部期间我参与完成了城市照明设计资质标准修改、部委重大课题和城市照 明专题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和市政公用行业管理手册编写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城建司相关领导的好评。
相关领导的好评。都说机关事业单位是朝九晚五,一杯茶加一份报纸就是上班的内容。而在照明处可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14年10月后,我依次被任命为照明公司副总经理、照明处副处长和副书记。随着这 12年一个生肖轮回的奋斗和积累,我自身逐渐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部门负责人,再到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转变。
十 二年,一挥手。
十二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力度不断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照明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升。她不仅她不仅拓展了城市空间范畴,更是一个城市展现其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提高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004年单位面向社会征集了文化标识,并推出“用心点亮每一盏灯”的核心理念并沿用至今。2005年9月,单位更名为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 相关职能经历了由单一的功能性路灯建设、管理、维护向涵盖功能性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相结合的城市照明逐步完善和提升。定位升格的照明处,不仅要为城市“增光”,还为城市“添彩”。十二年来,我们按期优质完成了高架道路照明工程、BRTI号线、红梅公园、奥体中心、中吴大道、三河三园一路两区和东经120景观塔等一大批重点道路景观照明工程,收获奖杯奖状无数。昔日的星星点灯,跃升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夜景!
十二年来,单位一如既往履行好中国市政协会城市照明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单位和城市照明行业的情报总站的行业职能,成为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照明行业中的翘楚和先 锋。多次接受国家住建部和江苏省住建厅的委托,主编和参编《高杆照明设施技术条件》《城市照明图集》和《城市绿色照明发展模式研究》等18项城市照明标准规范、图集和课题。
十二年,再出发。
常州城市照明是一个年长而又年轻的单位。说年长,因为单位成立至今已经有50载,而常州市自有文献记载的路灯已经是一百多年前;说年轻,因为城市照明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飞快,如果不能以创新的精神和态度来从事这项事业,将会很快被这个行业淘汰。常州照明人,感谢你们把青春、汗水和智慧播撒在这个光辉的事业上,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