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妙曼的自然景色到了晚上,华灯初上,通过绚烂的景观照明和亮化工程,打造出城市文化水舞秀、城市建筑灯光秀等众多不同寻常的夜景景观,是一个城市开放度和活跃度的体现,既可以增加旅游综合收益,也可以优化文化与旅游产业结构,又可以为“美丽中国”续写新篇章。
一个个夜游经济体接踵而来,杭州 G20 分会亮化景观秀、茅台镇酒文化夜景旅游、乐山三江夜游、遵义城夜游综合体……
“夜景旅游”带来的夜游经济收益,已经成为各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过夜率关系着旅游夜间经济的兴旺。目的地城市和景区都在通过增加夜间项目和增强夜间吸引力来留客,但单单一台演出能让更多人留下来吗?

过夜率关系着旅游夜间经济的兴旺。目的地城市和景区都在通过增加夜间项目和增强夜间吸引力来留客,但单单一台演出能让更多人留下来吗?
夜间经济是一个系统:项目体系、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缺一不可。即便是项目,除了演艺之外,也还有夜游、美食、节事、夜市、电影等众多形式。
夜游是最现实的利益增长点
随着越来越多新兴群体观念影响,不少游客的旅游作息时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夜晚时段成为最具休闲消费潜力的时段,特别是把旅游作为重点放松途径的青年白领群体,“上午睡觉、下午溜达、晚上疯玩”的模式已不在少数,例如丽江、乌镇这类潮流目的地,可能是市场的风向标。
无论针对本地市民休闲还是外来游客,有条件的景区抢先开拓“夜游”这片蓝海,将成为在休闲旅游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快捷手段和时代机遇。

旅游已然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潜力的大众消费和生活方式。既然旅游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怎么可以只管白天的生活,忽略夜间呢?
关注日间的常规旅游,是以往传统的延续,在人们生活作息时间发生改变的现在,夜间是商业服务业最具消费能力和机会的黄金时段,旅游业同样不例外。但是目前多数旅游服务提供商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在日间时段,投入巨大物力财力招徕游客,但往往却留不住游客,滞留时间短、客单消费低,导致营销成本效率低、设施设备与人员闲置多,特别是很多北方经营期较短的景区,不有效利用夜间时段,更是既可惜又浪费。


目的地型景区
普遍因知名度影响力的原因,具有稳定增长的市场规模,同时,目的地景区普遍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相对完善,具备在此基础上开展开发夜游的前提条件。


观光型景区
对于有一定游客量,基础设施有一定条件的这类观光型景区,可以在旅游旺季先行探索将夜游与景区自身观光内容进行结合,开辟具有自身特色的夜游观光与体验活动项目,盘活景区存量,延伸游客游览时间,增加相关旅游收入。

传统型公园类景区
在特定的节假日期间(春节、中秋、大多数城市传统型公园类景区已步入免费时代,同时也已然成为周边居民锻炼活动的场所。但这类公园普遍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性区域,不应只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活动健身,也应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与载体。

城市公共休闲区域
城市公共休闲区域是现代城市休闲活动的聚集区和城市景观的窗口,特别是夜晚,这里更是自然而然的汇聚了大量的夜生活,是极好的休闲商业空间。

旅游小镇及特色街市
国内的旅游小镇,大多是传统地方建筑与现代时尚休闲的混搭空间,这种极具对比反差的复合型业态有着强大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对于游客而言,小镇所营造的生活方式是体验的重点。

夜间旅游究竟应该怎么做?
从理论方法上讲:
策划夜间吸引力、规划夜游系统、设计夜游内容、完善夜游配套。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塑造夜间吸引力。
举几个非典型的夜游主导型景区的案例。
千古情系列—核心产品组合:夜间演艺+主题街区
熟悉的人都知道,宋城千古情系列是夜游主导型景区的经典案例,杭州、三亚、丽江千古情核心演出是下午和晚上,九寨千古情只有晚上,与当地的核心旅游产品形成时间错位,紧抓夜间经济。千古情做夜游的核心手法是重金打造一场大型演艺,但又不止于演出。


这两年全国搞灯会和灯光节的很多,但多是短期活动性质,成都秀丽东方景区,硬是把灯光节做成了常年性。在1250亩的生态公园内,做出了各种梦幻般的灯光秀场景。
白天去是普通公园,晚上如梦如幻。秀丽东方的核心手法是灯光秀,不像传统灯会人挤人,而是把灯光秀置于大的生态环境中,游赏过程很自在,再加上夜间丰富的地方美食和游园活动,常年开放也人气爆棚。


拈花湾的文化特点是禅,但产品设计的重点却是夜游产品设计。拈花湾最主要的体验活动都是在晚上,人气最旺的也是下午和晚上,其中演艺活动,每个时间在10分钟左右,每半小时循环演出。


除了这些明里暗里以夜游为主导的旅游项目,从大型主题公园欢乐谷到传统景区苏州园林也都在开放夜游,以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挖掘游客的夜间消费,夜游将成为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利器。无论针对本地市民休闲还是外来游客,抢先开拓“夜游”这片蓝海,将成为在休闲旅游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快捷手段和时代机遇。